Mindfulness
i人,越是对现状不满,越是不要马上改变
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打开小红书或朋友圈,看到一些月入10+万和35岁+集体焦虑的推送。
ㅤ
30岁一事无成,30岁被裁,30岁迷茫这样的标题。
对于i人每天面对生活都已经耗费不少精力,看到这样的每一个仿佛都直戳内心。
有时空看多了这样连我自己都会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我就是这个样子,好像不改变就彻底没救被社会抛弃了。
ㅤ
当我在看到还不如我的人的案例也能改变自己,自此人生翻转,顿时觉得自己又行了,照常惯例给自己立个flag。
要日更,
Mindfulness
云南的松弛感是哪来的?
从云南回来快一个月了,就算在是第三次去云南。
还是带给我不少惊喜,一直觉得云南和新西兰人的那种松弛感很像。
不管外界如何卷,在这片红土地上自然的散发着那种“关我屁事,关你屁事”的精神。
这次觉得特别惊喜的地方是弥勒,值得二次去刷。
大理待了 5 天,天天🌧️,主城区运营过度太商业化了,喜欢清静的话去周边的小镇租个房子住上一段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不在新西兰退休,云南应该会是我想养老的理想地方。
Mindfulness
与这个世界链接vs链接WI-FI
准备在写今天的内容时,想和在新西兰和一个朋友聊天回家后的活动。
说到她回到家一定要有电子设备来播放音乐或视频作为背景内容一直放着,因为她自己待不住。
也许是这个时代很常见的事情,我们不断地摄取内容信息,却很少给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和自己待一会,让思绪飘一会。
自己也意识到最近被生活的洪流在持续往前推着走,身心都比较疲倦,本来读5个文献,不知道为啥思想飘到了短视频,最后能觉察到把思绪拉回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很累不能集中精神去看文献了。
这时候觉察到去客厅坐下来,做了2个自我关怀练习,之后思绪慢慢的沉淀慢下来,才看完2篇
之后开始写今天的内容,写完后心里舒畅了很多。
Mindfulness
做自己时心理状态是什么?
大脑很容易产生出很多评判,尤其是其他人产生互动碰到冲突和对比时,通常我们脑中的评判会被马上激活。
听的功能在那个场景下是屏蔽的,其实在翻🙄,更多而是想表达和透射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别人。
“这个人以为自己是谁?“
”这个人脑子里有水还是被驴踢了?”
“这个人这样他都行,那我也可以”
当意识到自己脑海里正在出现这些想法, 理性上也知道这些想法只是自己脑海中浮现的念头而已,并不是事实。
其实能做到这个已经不错了,因为念头转化的开始,都是需要先拥有一个广泛而敏锐的觉察力,这可能是通过正念,写作或其他方式发现自己脑中的想法。
就算能觉察到,但依然会遇到烦心事让人生气,
Mindfulness
2002年到2024年的变迁:信息时代的回顾与反思
时间倒退到2002年,我刚来新西兰的时候,那时候的通讯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当时每个短信的价格是$0.2刀一个,如果不是通讯商合约套餐,话费也是贵得离谱,达到$1刀/分钟,也就是人民币5元/分钟。
那可是2000年初的物价,后来Vodafone(现在叫做THE ONE)推出了一个Free Text Weekend,
Mindfulness
i 人慢慢来比较快
慢慢来比较快,让我想到开车的例子,我们一般送人一般都会说,路上小心,安全开车。
但一到人生其他方面,尤其是成长和赚钱上面,就特别想速成。
7天成为摄影大师
14天性格改变
21天习惯养成
相信类似这样的标题在知识付费领域是很常见也很容易吸引人眼球。
其实,现代生活的节奏已经很快和信息过载了,如果没有一个刹车或调整机制最后后果和开车太快的下场是一样的,最后要么不出事很牛逼,要么出事就是白忙活一场。
看似快起来了,而且没出事前还会带来很多正反馈。
你看我赚的多快,
2020年 Week 1-回新西兰
2020年WEEK 1现在才整理好,主要在思考和设计全年和1月的计划,在四川打包行李准备回新西兰,同时开始有规律的用BLOCKTIME小程序记录分析时间。
WEEK 1 总结
1.身体心灵
* 这周回新西兰前后平均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留给自己健身时间非常有限,用KEEP在家里做了1个减脂组合+室外进行1次15分钟慢跑,
* 7天都坚持用清新冥想打卡,冥想过程中思绪容易被各种声音干扰,比较难集中专注力超过1分钟
2.家庭
* 每天抱着她拍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