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一个,迈克归来
到李子柒在停更1200天后,很低调的回归在大众视野了。

而且刚一回来就是王炸,视频内容再次在各大平台霸榜。
和微念的纠纷已经处理好,回来做一个”俗人“。
我很喜欢她的视频内容是因为非常自然,就算停更那么久有无数人模仿她,但回头看还是她做的内容最顶,因为她本来就在做自己。
昨天我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刚好就想到我这2个月的状态。
我在翻看原来的一些梳理的笔记和教练沟通后的反馈发现其实我的自我认知(习惯,既定行为模式,特点)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卡点在于好像比较难接纳自己的这些”特点”。
对于很多人来说,认识自己其实挺苦难的,从小的教育都没有这样的教育,我是在大学后通过尝试了很多路径撞了很多墙以后才逐渐了解自己。
有内在觉察和外部工具,比如这几年很火的MBTI,海外职场用的比较多的是VIAS个人性格,DICS个性测试,Gallups盖洛普测评等不同维度去看自己。
原来很难接受自己的三分钟热度,思维超级跳跃,还是会羡慕东亚文化中那种主流叙事卷王”优秀“生命状态。
现在慢慢能接受每一种生命状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有它开好花、结好果的可能性。
比如最近脱口秀爆火的付航,尤其喜欢他在夺冠的最后一场表演中的那段,超级有共鸣。
“容许别人做别人。更要让自己做自己”
“只要你敢勇敢做自己,就总会有人爱你“
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洞察,当我们勇敢做自己,无论外界怎么说,首先已经接纳自己。
比如我,也许静和独处就是其自身的天赋,比如说写作,做1v1咨询深度链接。
在折腾了各种pathways后现在就很认同粥佐罗说的:“每个人靠什么安身赚钱,是有命数的”。
还有这几年很火的自媒体和个人IP。
有些人整个商业闭环全靠自己,而有些人可以靠链接邀请其他有能力的人来做分享,有的人可以做分销,而有些人他自己不用分享,搭建好一个平台去做好一个统筹者。
很多自媒体最终都需要靠流量去变现,有的人能靠买流量、借流量、蹭流量、截流量赚钱,有的人靠自己一点点做内容攒流量,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做法。
无论是做本身的业务,做付费社群、做课程、做知识付费,做短视频、做播客、做电商独立站出海也是一个逻辑,每个赛道都能赚到钱,大家的运营做法也很不一样。
所以有时候不需要去羡慕别人,重要的是接纳自己。
这2年新西兰房产比较低迷,我所在的房产咨询工作iFindProperty的业务就很冷门,同时客户群体基数也比较少,所以我的收入就少了很多。
只能靠其他的副业和家庭的帮助去补贴家用。
本来我都想着放弃这个赛道回到原来的大健康老本行,10月初的时候遇到自己的伯乐E姐,聊过几次后发现从价值观,技能和人品都互相认可和匹配,所以我决定还是留在房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