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我在新西兰第一份工作就是倒牛奶🥛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打算在大学开始前赚点零花钱,同时积累些新西兰的工作经验。 于是,快到12月时,我和homestay聊了下找个暑期工作。没想到,她的姐姐当时正好是黄超Paskingsave的经理,帮我打了个电话,说应该没问题。 回家后,我开始准备简历CV,虽然我不像很多当地的Kiwi那样10来岁就有兼职经验,那个时候我的工作经历就是0,一张白纸。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我高中的国际部主任给的推荐信。 第三天,HR联系我去面试,具体问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太清楚, 13 Dec
孤独与勇气:一个15岁 adhd独自润新西兰的故事 最近几年低龄游学在国内父母中越来约流行。 今天心血来潮,分享下出国前我经历了什么。 出生在祖国大西北甘肃兰州,爸妈在我10岁时离婚分开的,加上我本身是INFP的buff,让我更容易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由于爸爸在15岁前有5年都在国外工作(日本和新西兰),这让我在人生3-5岁和13-15岁这2个阶段都没有父亲的陪伴,现在想想还是挺遗憾的。 除此之外,我的人生是其实非常幸运的,爸妈在教育和旅行提供了很多现在说的情绪价值和特殊经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93年第一次去北京,作为一个5岁的小朋友第一次吃麦当劳那种开心的记忆尤为深刻。 和家人坐火车3天3夜去新疆,牛羊肉,水果和绝美的自然风景(不亚于新西兰) 01 Dec
俗人一个,迈克归来 到李子柒在停更1200天后,很低调的回归在大众视野了。 而且刚一回来就是王炸,视频内容再次在各大平台霸榜。 和微念的纠纷已经处理好,回来做一个”俗人“。 我很喜欢她的视频内容是因为非常自然,就算停更那么久有无数人模仿她,但回头看还是她做的内容最顶,因为她本来就在做自己。 昨天我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刚好就想到我这2个月的状态。 我在翻看原来的一些梳理的笔记和教练沟通后的反馈发现其实我的自我认知(习惯,既定行为模式,特点)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卡点在于好像比较难接纳自己的这些”特点” 13 Nov
《热辣滚烫》这段绝了! “不要责备过去的自己,他当时站在雨里也很彷徨” 这一句送给处在困难处境的自己和其他 adhder,有莫大的鼓舞和能量。 今晚和一个通过油管加到我微信的伙伴聊了 40 多分钟,再次印证了好的内容就算是 3 年前做的到现在还是有长尾效应和反馈的。 23 Sep
海外生活对世界的贡献? 今天在猫本社群里看到的一个金句很有感触,特别想分享出来, “我们普通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快乐一些。” 我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会慢慢体会到,当我努力变成外界期待的样子时候,尼玛一点都不快乐。 如果平时只是在单一(华人)圈子里,外部接触也不多,加上生活工作的压力,得不到周边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时间久了很容易焦虑抑郁,那如何让自己快乐一些呢? 1、增加运动,就算不爱运动出门晒晒太阳让身体分泌“快乐物质” 2、 22 Sep
孩子是我的人生教练 最近新西兰北岛真是阴雨不断,今天天气特备好,去了Tree Trust 看樱花。 老二刚回幼儿园不久就被病毒性感染被接回家,看着她😷父母也很难受,周三约了GP 遇到很细心的台湾医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advise,希望早点恢复。 今晚在写这段时想到育儿本质其实是双向奔赴。 在和2个姑娘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孩子很多时候对父母的那份单纯的无求。 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完全不同,太多的要求,太多的应该如何如何。 她们经常作为镜子,帮助我觉察到我的盲点, 21 S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