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adhd35岁后焦虑与改变的真相是。。。
在小红书和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月入10万+和30岁焦虑的文章。
30岁一事无成、一无所长、被人看不起……这些标题直戳人心,仿佛在告诉 adhd这就是你当下的痛点。
它们展示你想要的爽点,又恰到好处地提供解决方案,让你觉得如果不按他们说的去做,就会彻底没救,被社会抛弃。
这种做法明显是在利用人性的结构,让你陷入一种恐慌和焦虑的情绪中。
所以,当对现状不满时,别急着改变。被
Reflection
谁懂啊!我在新西兰第一份工作就是倒牛奶🥛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打算在大学开始前赚点零花钱,同时积累些新西兰的工作经验。
于是,快到12月时,我和homestay聊了下找个暑期工作。没想到,她的姐姐当时正好是黄超Paskingsave的经理,帮我打了个电话,说应该没问题。
回家后,我开始准备简历CV,虽然我不像很多当地的Kiwi那样10来岁就有兼职经验,那个时候我的工作经历就是0,一张白纸。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我高中的国际部主任给的推荐信。
第三天,HR联系我去面试,具体问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太清楚,
Reflection
孤独与勇气:一个15岁 adhd独自润新西兰的故事
最近几年低龄游学在国内父母中越来约流行。
今天心血来潮,分享下出国前我经历了什么。
出生在祖国大西北甘肃兰州,爸妈在我10岁时离婚分开的,加上我本身是INFP的buff,让我更容易敏感和缺乏安全感。
由于爸爸在15岁前有5年都在国外工作(日本和新西兰),这让我在人生3-5岁和13-15岁这2个阶段都没有父亲的陪伴,现在想想还是挺遗憾的。
除此之外,我的人生是其实非常幸运的,爸妈在教育和旅行提供了很多现在说的情绪价值和特殊经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93年第一次去北京,作为一个5岁的小朋友第一次吃麦当劳那种开心的记忆尤为深刻。
和家人坐火车3天3夜去新疆,牛羊肉,水果和绝美的自然风景(不亚于新西兰)
Reflection
俗人一个,迈克归来
到李子柒在停更1200天后,很低调的回归在大众视野了。
而且刚一回来就是王炸,视频内容再次在各大平台霸榜。
和微念的纠纷已经处理好,回来做一个”俗人“。
我很喜欢她的视频内容是因为非常自然,就算停更那么久有无数人模仿她,但回头看还是她做的内容最顶,因为她本来就在做自己。
昨天我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刚好就想到我这2个月的状态。
我在翻看原来的一些梳理的笔记和教练沟通后的反馈发现其实我的自我认知(习惯,既定行为模式,特点)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卡点在于好像比较难接纳自己的这些”特点”
Mindfulness
悲伤和抑郁,其实都需要“深度休息”
对生活不抱有希望,做什么事情都听不起劲。
无奈想躺平就是之前没能做自己,说明活成了别人或社会希望的样子,没有任何意义。
看到金凯瑞对悲伤和抑郁的一个视频,有时候身体就算去做放松的事情,但还是觉得很累,那其实是灵魂需要“深度休息”。
Family
玩玩没想到新西兰居然这样给小朋友教钢琴
惯了M姐疯癫的日常,10月初带她当地去钢琴体验课发现新西兰的🎹教学好有趣。
第一次免费体验课只有1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自己后,开始让M 姐看琴室里的各种玩具。
在桌子上有很多一样的猫,狗和龙。
让M姐选自己喜欢的2种动物,选好后把猫和狗放在钢琴上不同C和D音阶之间。
M姐有自己喜欢的动物玩也从刚开始一进来的小拘束变的逐渐放松起来。
老师没有输出太多How的东西,比如弹钢琴怎么坐,手势等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帮助M姐和老师和钢琴建立关系。
这时老师让M姐在钢琴上开始弹2个音阶,然后老师开始弹,没想到双人互动弹琴了起来。
15分钟很快过去,
Reflection
人生低谷里,别放弃自己
人生低谷里,别放弃自己。
有时候真的很难,太累的话容许自己停下来,一步一步来,收拾残局,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带着不评判和行动前行。
Reflection
《热辣滚烫》这段绝了!
“不要责备过去的自己,他当时站在雨里也很彷徨”
这一句送给处在困难处境的自己和其他 adhder,有莫大的鼓舞和能量。
今晚和一个通过油管加到我微信的伙伴聊了 40 多分钟,再次印证了好的内容就算是 3 年前做的到现在还是有长尾效应和反馈的。
Reflection
海外生活对世界的贡献?
今天在猫本社群里看到的一个金句很有感触,特别想分享出来,
“我们普通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快乐一些。”
我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会慢慢体会到,当我努力变成外界期待的样子时候,尼玛一点都不快乐。
如果平时只是在单一(华人)圈子里,外部接触也不多,加上生活工作的压力,得不到周边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样时间久了很容易焦虑抑郁,那如何让自己快乐一些呢?
1、增加运动,就算不爱运动出门晒晒太阳让身体分泌“快乐物质”
2、
Reflection
孩子是我的人生教练
最近新西兰北岛真是阴雨不断,今天天气特备好,去了Tree Trust 看樱花。
老二刚回幼儿园不久就被病毒性感染被接回家,看着她😷父母也很难受,周三约了GP 遇到很细心的台湾医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advise,希望早点恢复。
今晚在写这段时想到育儿本质其实是双向奔赴。
在和2个姑娘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孩子很多时候对父母的那份单纯的无求。
而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完全不同,太多的要求,太多的应该如何如何。
她们经常作为镜子,帮助我觉察到我的盲点,
Reflection
不改变别人,只改变自己
很多痛苦来源于我们对其他人的期待和执着。
当放弃对结果的执着和现实意义的追问,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选择对自己思维有利的belief, 在配合着行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不太爱规划的人,具象化有规律的做一些事,生活会好起来的。
Reflection
这句话真的让我内耗减少很多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游本昌在《繁花》爆红后的一段采访。
里面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长期积累,偶尔得之”。
这个心态不就是这个社会,包括我自己没有的嘛。
现在社会呈现出来的内容都是让我们走捷径,但我发现自己尝试过不同的“捷径”后最后其实会从其他方面补回来,最终一算时间和金钱其实也没少华。
所以当有做长期主义的心态好,人生就相对没那么焦虑了。
Reflection
现在这个大环境真想躺平
今年6月回国2个月,观察到大家在经历了口罩的2年,不同层级人群的影响都很大。
总价下来就是荷包里没钱,折腾不动了。
对我来说比较震惊的一件事是今年暑假带着家人去云南大理玩,那可是基本上最旺季的时候啊,我们居然还能租到价格600rmb还不错的小院,那可是可以住8个人的独立小院。
8月底回到新西兰后和不同行业的洋人老板和华人老板在聊天时发现,各行各业都不景气。
我自己的公众号大半年,因为身份定位的问题,发个人的东西太多感觉和调性不太相符,所以就开了这个个人博客。
持续输出,不是为了取悦谁,就是每天自己写写,总结复盘优化下原来已经发出来的内容。
现在看起来貌似是没什么营养,
个人 IP
《黑神话悟空》如此爆火的秘密是?
整个8 月很多人都被科学游戏出品的《黑神话悟空》刷屏了。
除了销售层面已经破了很多记录,国外和国内的游戏评测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同时也让中国文化通过游戏的方式出海。
很多人看不到的是这个团队为了作出这个游戏做了多少年的积累。
有时很容易看别人爆红的文章,视频或账号认为成功是如此容易,事实是大多人之前已经用了很多年的技能沉淀和经验积累才能出现“偶然”的成功。
所以在内容创造之路上打好基础把核心内容做好,出成功爆款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大多人没这个耐心。
Mindfulness
人生少一些“应该”,会幸福很多
今天看到一个文章的感悟,少评判,少应该如何如何,多顺其自然,人生会顺畅很多。
Mindfulness
离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人在能量低的时候,每天起来没有任何精神,世界也是灰色的,没有办法看到阳光的。
这段时间我能做的就是多向内看,自我关怀,让自己走过那些低谷的日子,相信自己转念,好好爱自己,就能看到阳光洒进来。
Mindfulness
生命是个礼物
接纳和允许一切“不喜欢”的情绪和体验。
痛苦是抵抗
生命是个礼物
我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多表扬肯定自己。
感谢爸妈,感谢我自从15岁能在新西兰生活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