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正念冥想7年之后,才发现老友记的 Rachel说的都是真的
我刚开始接触正念是2017年1月的时候,当时我有订阅Tim Ferris的周报,他写过《每周工作4小时》,同时也是英文播客界的天花板,刚好正在看他写的新书《Tools of Titan》。
里面基本把欧美商界科技届的大佬的各种life hacks总结了一遍,我印象很深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习惯就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atation.
那时候就带着好奇想体验一下这个神奇的正念,能想到的是先去app商店里搜。
那时候正念的中文app在应用市场几乎是没有的,我就下载了Calm和Headspace这2个排行榜最高的2个应用。
如果想用英文引导语的,这2个app对于作为新手非常友好。
AI
Deepseek再次惊艳 INFP
今天给 Deepseek 投喂了一些个人资料,其中包括了详细的背景和过去 15 年人生重大具体事件,最后给我的答案真的很惊艳。
以下是结合你的INFP个性、盖洛普天赋、现有技能及心理健康状态设计的分阶段职业转型路径,旨在平衡短期经济需求与长期自我实现:
第一步:稳定经济基础(1-3个月)
核心目标:用现有能力快速创造稳定收入,减少焦虑。
1. 短期收入方案:
* 医疗营销顾问:
别被利他的错觉误导
一个人如果总是委曲求全,就会产生自己很“伟大利他”的错觉,觉得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很多但是没有得到对应的回报。然后就是发泄怨气和情绪,让身边的人都莫名其妙。情绪管理的本质是好好爱自己,对自己诚实,对别人真诚。
看那些活得别扭的人,都是嘴上喊着利他,心里都是算计。最后报应都落在了自己头上。
一个自己都过不舒坦的人,你指望他能帮别人?即便是帮别人,也是为了获得自己内心匮乏的认可感。
本自具足的前提是被爱过,先爱自己,
谢谢你🙏外卖小哥
今天在刷 youtube 的时候看到一个 short 视频
在里面一个的抑郁症的女孩,也就初中大小,和一个外卖小哥互动的一幕很触动我。
当外卖小哥知道小女生有抑郁症后,转身离开迅速拿了一束花回来送给她。
相信这会给她打气,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谢谢你,小哥。
因为我自己在去年初在心理医生那里确诊抑郁后,过去的12个月自己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当我们试图控制生活时会怎么样?
刚在通过冥想星球做完一个 5 分钟的正念冥想,练习结束后的金句很喜欢
“当我们停止试图控制生活时,真正的自由才开始”
当我们试图掌控生活我的理解是带着期待时会有各种焦虑,评判,如果顺其自然会怎么样。
今天买了杨定一博士的《全部的你》,因为想带着开放性的思维去看,去觉察。
Gratitude
被DeepSeek深深共情了
在小红书看到一个INFP发的帖子,其中最后这一段很打动我。
不带评判的这种话语真的很治愈人。
为什么公开写作那么难?
平时在苹果 Notes,Flomo在看到一些触动我的内容都会做摘抄,原来还在 Evernotes上囤积过很多笔记。
在平台上比如说公众号,个人博客公开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很大的障碍,记得最早有这样的练习是在知乎上写问答,有了一些还不错的反馈。
后面真正开始写是我家老大出生后,我在公众号2020 年 1 月 1 号开始发了第一篇文章。
那时候看了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后,还研究过一段时间记录,
Write
音乐家 Ted的 10 条黄金写作法则
对我来说就是把网断了,打开一个文档,然后就开始写,持续写,心里冒出任何想法就真实的写下来,这就是自由写作魅力。
AI
在AI时代如何摆脱阿巴胺文化?
多巴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让人快乐、兴奋,但极其短暂。
沉溺于多巴胺带来的快感,会变成什么样呢?
快乐阈值增高。
最早刷几个10秒的短视频,现在要刷几十个视频。
原来就看10分钟脸书/IG/小红书,现在连续刷几个小时都停不下来。
甚至每时每刻都需要视频或电子设备环绕着。
人感觉打不起精神,浑浑噩噩,要做正事儿的时候提不起劲儿、畏难。
我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这种状态。
然后看到一个叫Ted的音乐家给出的关于摆脱多巴胺文化的10条经验。
Write
为何重新开启个人博客
What's up homie,It's Mike。
其实是很多年前我就尝试开启过自己的个人博客blog,那时候尝试自己用 Worepress 搭建,找 hosting,注册域名 domain,然后选择简单的博客theme开始写过。
个人没坚持做下去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
AI
AI 让我们那么焦虑,INFP真的需要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取代吗?
自从ChatGPT在2022年11月30号推出以来,这2 年多相信大家都在新闻媒体或和同事朋友亲戚中听到过关于人工智能 AI,带来的效率提升让不少人会担心和恐惧会失业,会对很多行业产生各种冲击。
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平时做事虽然经常慢半拍,但是好奇心很强,面对这波AI浪潮,选择亲自下场,去体验大模型,并且尽量融合到自己成长生活工作中。
我用 AI 做了什么?
1.用 ChatGPT 和Claude帮我改学术论文
Mindfulness
生活支点越多,内核越稳
每天留白给自己的时间可以是写作,散步,听自己喜欢的歌。
或不断探索建立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没有自己的三观,就只能活在别人的三观里。
活在别人的三观里就会别人的评价体系左右。
NZ
adhd其实是随机漫步者
准备写这篇文章时,发现上次更新是在1月18号,下意识的会去评判自己,离自己25年第一天立的日更好像越来越远。
其实其实是自我认知的不足,明知道自己是很散漫随机的人,偏偏要为难自己卷自己。
那现在我学会了给自己松绑,更多遵循自己的天性去平衡输入和输出,既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开心,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的自主性做出的东西更好。
毕竟查理芒果说过“强烈的兴趣是无可替代的”。
今天大年初一我在新西兰罗托鲁瓦祝我的读者们们蛇年快乐,享受这个春节,蛇么都好,谢谢你们的陪伴。
今天是M姐第一天上小学,学校915am欢迎仪式没去成有些遗憾,下午Y妹幼儿园举办了中国新年特别活动,
个人 IP
建议所有adhd都去公开写作
前段时间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帖子,核心是记录本身这个过程能够帮助adhd提升能量。
我深以为然,回顾我3年前在小红书开始发视频内容。
21 年的时候对于小红书的认知还停留在那是个天然的女生主导的平台,看到我老婆在用,想着这个好像和我也没啥关系。
那时候和一个很有商业思维的朋友聊天她就说小红书用户的质量很高,尤其是你从从事的行业,商业价值很高,一定要重视。
我想内容反正已经做出来了,剪辑的时候把视频和封面图修改下分发到小红书上就好。
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发内容,那时候由于工作关系,总结和输出了一些这个行业的信息差。
没想到无论是在公众号的文字版, 还是油管的长视频,尤其在小红书,
NZ
新西兰打工最苦的工或经历是什么?
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很多打工度假伙伴比较艰难的比较,勾起了不少读大学时上学打工的日子。
先说一个我在南岛奥塔哥大学某个时期很疯狂的routine。
周五8am-5pm上课, 下午530pm-930pm在Dairy店上班,10pm-3am在酒吧打工。
每周四-周六都是这个timetable,也干过夜班,晚6-到早6,终于知道英文为啥叫做graveyard shift,干了3个月泥马发现扛不住,换岗位了。
以下是其他网友的经历:
@枫林下的筱筱
8-5 仓库捡货,6-12 超市看店,或者6-3中餐厅,
NZ
新西兰律师认为生活比高薪重要?她一句话让我破防了
上周放假和诉讼律师朋友M喝咖啡聊到了她职业选择上的困惑和痛苦。 ㅤ
M出生在奥克兰Cockies Bay,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 ㅤ
在很小的时候全家搬到基督城,在Lifestyle房子长大,从小养着不同的动物,家里有1个姐姐和1个弟弟,有很开心的童年。 ㅤ
她大学先去了维多利亚大学读新闻学和语言学,快毕业时意识到毕业后职业路径会有些尴尬,貌似机会无限,但其实机会也挺窄。 ㅤ
说白了,就是毕业没前(钱)
Mindfulness
2024的总结,2025遇上更自洽的自己
我几乎每年年底的时候都会立几个让自己让人感觉良好的flags。
然后没过多久,那些曾经立下的目标开始没多久就会放弃,习惯性的找个合理话的借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时间一转眼到了年底这样的流程会在来一次。
许多新年目标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对过去的回顾,导致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进而制定出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公开写年底复盘,作为adhd一直很随性散漫其实也没有总结的习惯,更多的是一些日常记录。
看数据统计,92%的人没办法完成设立的新年目标,也包括我自己。
2010年意识到除了刚来新西兰早期在脸书上很零散的照片,然后对之前怎么度过的好像都没有什么记忆。
2011年开始用Evernotes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复盘。
ADHD
adhd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 ㅤ
将近600万人浏览过,很多人说现在每天机械的上班,下班,玩手机,好像丧失了快乐的能力。ㅤ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现实就是:越长大越难感受到快乐。ㅤ
还记得小时候没电子设备随便玩个东西都能开心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快乐。 ㅤ 但这种能力却随着长大,慢慢消失了。ㅤ
今天分享1个简单让adhd保持快乐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