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总结,2025遇上更自洽的自己

我几乎每年年底的时候都会立几个让自己让人感觉良好的flags。

然后没过多久,那些曾经立下的目标开始没多久就会放弃,习惯性的找个合理话的借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时间一转眼到了年底这样的流程会在来一次。

许多新年目标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乏对过去的回顾,导致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进而制定出不切实际的目标。

这是我第一次公开写年底复盘,作为adhd一直很随性散漫其实也没有总结的习惯,更多的是一些日常记录。

看数据统计,92%的人没办法完成设立的新年目标,也包括我自己。

2010年意识到除了刚来新西兰早期在脸书上很零散的照片,然后对之前怎么度过的好像都没有什么记忆。

2011年开始用Evernotes做一些简单的记录复盘。

2014年后会在朋友圈+Evernotes的形式去记录。

2020年把所有笔记从Evernotes迁移到Notion。

2021年开始根据Notion记录年底再灯塔纸质笔记本上按照时间线的梳理。

2023年开始用Flomo+苹果Notes+小本纸质记录。

这2024年马上就要结束,这次用”阅读前哨站“博主瓦基的方法5大问题来写年度回顾。

原文在这

https://readingoutpost.com/annual-review-yearly-plan

这次除了回顾,不做固定目标,只写明年的想法,相信有公开监督的作用。

前三个问题属于年度回顾,后两个问题则是新年展望。

1、今年值得庆祝的事情?

回国度假

距离上次回国已经5年,回国期间现飞到北京,然后去了广西,现回到兰州祭拜奶奶和姥姥姥爷,然后起四川和老婆汇合,之后我们带着M姐和Y妹去了四川绵竹周边,成都,云南和兰州。

国航飞机回国

回国各种狂吃狂吃

兰州牛肉面

绵竹米粉

云南米线

对网红城市景点越来越无感,比如我2011年就去过的大理,洱海人多到爆。

大理古城

更喜欢云南的小城市,比如弥勒,那种松弛感和新西兰很像。

明白自己优势的重要性

原来工作的时候公司用过DISC,自己很早以前就用过这几年很火的MBTI,今年在国内的时候通过盖洛普这个颗粒度非常高的科学测试对自我认证有了新的高度,可以理解为个人使用说明书。

意识到原来自我认知很模糊,说话和做事找不到关键点,永远在来来回回的犹豫和折腾,自己的短板上努力,在自己的挫败感很强,就算死磕,最好弄到怀疑人生,抑郁到不行,这就是我前36年的状态。

当认识自己优势并结合自己情况去应用在生活中,我在慢慢减少内耗,发现能量慢慢在恢复,因为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好,是幸福人生的开始。

恢复房产牌照加入新公司

8月回到新西兰后开始找新工作。

投了Lakes DHB,Rotorua City Council,社区医疗中心,然后2个有收到面试,可能面试我的人能感受到我真的没有喜欢这个行业,然后没选我,哈哈。

后来想想自己在新西兰除了口腔健康领域以外,做过最久的就是房产。

之后更新自己Seek和Linkedin页面后,有房产公司主动联系我去申请办公室经理,见了房产公司的2个合伙人聊的很好,我的各种技能点和经验都第二天马上发给我了offer。

那段时间和另一个朋友聊了我最近在找工作的事,原来她已经是某个房产中介公司丰盛湾的老板,然后公司在高速发展期。

刚好需要一个懂具体业务+新媒体经营的人,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可这个贵人的人品,考虑到公司发展前景,就选择去了这个公司。

然后11月初现在4个房子合同中,3个物业卖掉,新代理一个罗托鲁瓦的酒店。

小伙伴如果在丰盛湾有房产买卖出租管理生意买卖可以戳我。

新公司First Nationa United Real Estate有房屋出租,房屋和生意买卖。

老板Eden姐是梅西MBA管理硕士,金融顾问,在新西兰大小城市生活工作经历投资经验能给出独到的投资视角和贷款撕裂,前端和后端的一条龙服务。

2、今年挑战的事情?

面对原生家庭课题

“如果你发现自己特别感性,共情能力很强,但当你离开加入,基本就不会主动给家人打电话和发信息,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回避型依恋。

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孩子会因为失望而变得独立。靠自己成长,不依赖父母,从而形成回避型依恋,成为一个理性,独立,冷漠的人“-罗翔

嗯,看到罗翔老师这句话发现我好像就是这种人😒

今年初和我的心理咨询师聊原生家庭的课题时意识到,父母对待人的方式,是会潜意识的影响了个人成长。

优点就是生活独立,缺点是带回亲密关系回避,不与人深交。

好在人是可塑性很强的,我自己发现通过MBCT正念认知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和ACT接纳承诺疗法来改变底层信念系统是对我来说最有效的回复方法。

数字健康课程

年初的时候脑子一热报名了母校奥塔哥大学的数字健康PGD课程。

坦白讲当时就觉得在新西兰是挺前沿+大健康领域,老师是牛津大学数字健康的讲师,读完拿个证以后去卫生部,DHB或私有医疗公司会更容易些,也算给自己充电。

课程开始后发现我们这期只有10个同学,背景有在职的家庭医生,牙医,公立医院的心理医生,卫生部数据分析,私立医院临床护士,药剂师,数据科学博士和ACC员工。

因为能量状态整体很低,所以今年2门大课能拿到2个B算还开心满意了。

11月去了房产公司后发现业务忙到炸,所以2025年可能会暂停课程或每个学期只读一个小课。

3、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拥抱人生的起落

附上我的盖洛普优势图

我的盖洛普优势维度是战略优势(获取和分析信息去支持更好的决策)+关系建立,在前10才干中占了9个.

我的前5才干中有4个是战略思维(1、关联, 2、理念,3、回顾 4,思维,5、搜集).

"回顾"+"搜集"才干组合让我有不断搜集资源,整合出一个结构性或SOP易懂的流程,符合我编辑了《新西兰买房手册》。

”思维“+”搜集“才干组合(在小红书刷到高赞+高评论帖子能迅速做出判断去二创并很享受这个过程)。

不卷也可以活的很自在

我从小读书时就发现有一个特质,我不是那种竞争意识很强或一定要做第一的人。

那个对我一点吸引力都没有,有时候做到了反倒会给我压力,特别不自在。

我更喜欢待在中上游的位置,上学那时候徘徊在10-20名就觉得挺好,如果跌出了这个区域我会稍微努力追上来。

尤其在大学后几年我清楚的意识到在自己专业上习得性无助,就开始折腾,自学电子音乐,数字营销,研究自建站和在不同平台上赚美刀尝试做数字游民。

那时候我好像就意识到传统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尝试自由职业的生活方式。

但过去10年的摸索探索中发现自由职业听起来很美好,这个道路实际上充满荆棘,孤独和失败,

自由职业本质上是创业一样,能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同时人生的轨迹本来就不是线性去发展的,或预期人生一定会按照某个轨迹去发展,不同阶段会随着自身和环境的需求而改变,无论是上班,一个公司,自由职业,数字游民或是混合的一种形态。

只要能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展示出来,那就不要被外在(父母家人社会等)的衡量标准困住。

慢但长期做有益的事情

在得到app看到罗永浩准备用20年做《文明之旅》得到的启发,他一定是相信并践行长期价值的人。

一般人肯定觉得一件事做20年,在这个告诉发展的社会中不确定性这么多,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相信他决定的事,是可以做成的。因为前面他已经有10年坚持每天早上60秒音频,“和时间做朋友”发布会,现在宣布去做这件事情,大概率是能做成的。

Flomo一年记录带来的启发

今年使用Flomo的记录是54天,频率不高,发现平时的输入量虽然够多,但很多时候读的很爽,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写下的想法💡,之后很快就忘记,所以在输出时写文章是发现素材根本就不够用。

4、在新的一年活得自在自洽,看起来是什么样子?

健康有限,恢复能量

经历过强大内耗后意识到心理+身体健康状态一样重要。

通过人生教练+盖洛普+ChatGPT作为我的AI成长教练,不断突破生命中的卡点。

通过每天自由写作让大脑不评判自己,刚好写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平时输出的素材。

冥想星球的2年会员,“今日冥想清单”可以最小阻碍的通过这种几分钟-20分钟的微行动练习。

每周去红木森林跑步+补充能量。

5、2025年想法?

优化负债

学生贷款真的很影响贷款,今年的目标是大幅度换掉原来已有的学生贷款,同时2月就要重现re-fixed房贷,到时候也会优化re-payment尽早还完。

基于对自己深刻认识还是盲目跟风

这个圣诞假期每天都用一部分时间在整理收拾和卖一些长久吃灰的东西,退群,在2025年无论在买实体用品还是服务的时候,更有意识哪些是对自己最需要的。

请100个人陌生朋友喝咖啡

这个在小红书最近很火的主题,加上我个人喜欢破局人生各种迷思和生命状态,希望通过这个在2025年链接更多不同背景的朋友。

好久没写这么长的文字内容了,感谢你看到最后,我们2025年见。